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Minimalismo 孤獨的姿態

坐在回Bogota的夜車,只有一片黑及顛簸的路伴著我孤獨的靈魂。
又要結束一個國家的旅行了,我好些了嗎?
有台灣人伴著,似乎我應該要滿足地說「是」。
但只有我知道,當越多的「熟悉」圍著我,我越發想要逃開。
豔遇,像是得來不易的止痛劑,結束了短暫的痛,得到片刻的歡愉,終究我還是得與我支離破碎的身體共存著。

療傷的過程是透過不斷地與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互動,找到新奇,找到笑容。
當「熟悉」讓自己必須犧牲某程度自由時,那不安的靈魂便湧出說不出的悶氣,想要飛。
而我驚覺,我居然了解分手的原因了,或許就是「過度地熟悉」。

這三個星期,我好似過著台北生活,
每天說中文,聊著與台灣相關的話題,
走在哥倫比亞街頭,常常讓我想到台北的角落,
晚上泡網咖(Hostel有無線網路而台灣人人手一台電腦),
兩兄弟極盡能事地說笑、逗大家開心。

儘管不用擔心公車怎麼接、路線怎麼走、可以第一次大方地走在晚上的Bogota,甚至連行李都有壯漢幫忙,但「過度地熟悉」產生了一種反作用,我開始生悶氣、開始帶點不好意思地溜去聽其他人彈吉他、聊天、和大家一起看無聊電影加傻笑、偶爾抽兩口大麻(真的只有兩口,因為通常嗆得說不出話!)。這樣的我,好似被釋放般地搖擺著。

我買了一幅畫,
悲觀的黑與奔放的紅在樂觀的黃裡與自己的影子舞著,
畫家說這幅畫叫做「Minimalismo」,他創作時聽的曲子是「Leave you nothing」,
我好像看到被剝光的自己,
以一種孤獨的姿態擺動著,
有點苦、卻美、且帶點韻味,


或許這種孤獨,很多人一輩子沒有經歷過。
我們順著社會規範走,
溫暖的家庭、上學唸書交朋友、約會、結婚、生子,生活圈裡滿是關心你的人,而且我們也被要求相同地付出,我們成為了大家期望中的我們。
但,「真我」呢?「我」真的享受我的人生嗎?還是這是個一連串「符合期待」標準下所歸結的人生?真的快樂嗎? 這是一條很難走的路,我才剛起步,但至少,我想要用勇氣走下去。

一個人時,我可以不忍耐地生悶氣、放肆地和亂開價的司機在街上大吵架、花半個小時就是為了比價、隨意花大錢或不吃飯、不必每天早上眼睛瞇瞇地看旁邊的人起床了沒有來判斷自己要不要起床、不用擔心自己不想吃飯會影響大家的心情。

同樣地,自己也得面對常常失控的方向感、走在夜路裡被醉漢跟蹤的恐懼、連續四五天坐夜車憋尿暈車(我很擔心得尿毒症)、擔心被偷而得不斷用腳勾住背包而無法入眠的痛苦(偶爾還有哥倫比亞超強冷氣及路邊不時閃過的路燈刺激你的眼睛)、扛著20公斤重的背包睡在機場等check-in、為了要和背包客和在一起只好忍受令人極度頭痛的菸味(女性旅人煙癮極大)、同樣的菜吃三天的噁心感或沒有人分擔計程車錢,還有很多驚慌失措的時刻、自己的爛脾氣及愚蠢,太多太多我正在發掘的那一面。

終究,這是一個自己與自己的比賽。
儘管身邊的人仍將用繼續他們的標準來評量你的「進度/成就」,但,單獨旅行的意義,就是拋開台灣人最喜歡的「比比看」,
我,一點一滴地試著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什麼事情會感動我、無法突破的關卡總在哪裡,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舒服速度,往前邁進。

總覺得,儒家思想讓台灣人失去了「自己」。
我相信人一生都應該為了自己來一次「心靈壯遊」,冒一次險自我「放逐」,收穫絕對超乎想像。即使只有一個月,都好。

我想,不管是正在單獨旅行的我、有美滿家庭的你或正處於熱戀的他,心底深處都有個「只有自己」的孤獨靈魂,我突然體會這句我常聽到的話「只有當我的孤獨被滿足的時候,我才有力氣去愛別人」。而那才是發自內心往前的動力。

我真的很謝謝很享受與兩兄弟共行的哥倫比亞之旅,
我也從這裡看到自己,看到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麼,讓我的下段行程走的更清楚。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也要自己去旅行了,
雖然大家都說"哇, 你好厲害喔"
但是也只是不到10天的東南亞小旅行
我想看看自己一人去旅行的樣子
雖然不知道行不行
但就像你說的, 自己旅行雖然會有孤獨
但是也可以有自己的任性...
我想要享受一段自己一個人的日子
可以不想要開口就不開口

Singing 提到...

Hi Jessie,
什麼時候出發呢?可以跟你分享心得喔...
想要自己一個人旅行,就自己走
想要和其他背包客一起,就去查lonely planet,看大家都住哪...

相信我,你會享受孤獨的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