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定要結婚?一定要生小孩,人生才叫圓滿?」
我越老,越發懷疑,甚麼叫做圓滿?看看我們的父母,有了我們,還不是每天擔心,不知這野丫頭又要去哪?這樣活在恐懼裡,圓滿嗎?
大概跌破很多大學同學眼鏡,我曾經被班上評定是早婚型的女生,而且第一個男友就是以結婚為前提而交往的我,誰知道,人算不人天算,到現在已經三十好幾,還是孤鳥一隻!
如同前文提到,身邊幾位閨中密友,大學畢業後十多年來,在台北和陌生的女生合租一層公寓,自己住個小雅房。她們說「一方面省點錢,另ㄧ方面下班回到家,有人可以聊聊天,偶爾和室友一起出去鬼混」。
可是,難道她們沒有錢自己找個小套房?上班累了一天之後,真心想要和室友聊天嗎?有時候,就是沒來由的不想說話,可是跟室友住在一起又不得不應酬,不煩嗎?每週三你得倒垃圾、每兩週得拖地,白天公司的規定已經一大堆了,晚上還得配合大家,不覺得疲倦嗎?
她們說「不是經濟的問題,可是,也說不上來為什麼明知道很煩卻不自己住,我想,是習慣了吧」。
看著我這些單身好友們,偶爾「想婚頭」的陣痛發作,週末約去算塔羅、算紫微、算星座。算命一句「明年有機會」,就快樂一整天。
漸漸,我把這些事串在一起,用marketing常用的詞「Insight,就是unspoken truth」,發現了她們心中真正的OS「有天我會找到真愛,找到我愛的落腳處。」
這個合租公寓,是我的過度期。
殊不知,過度期往往長達十來年!
我也經歷過這點點滴滴,我也曾經為了想婚頭而受傷,甚至放逐自己。
原來,對很多的女人,不論她們在職場上有多威風,「她們真正的事業是愛情」!
生日那天,喜歡的餐廳辦了一場紀錄片發表會「尋情歷險記」,好似上帝想要透過這部片給我些祝福。
導演吳汰紝說「愛情是個公共議題 愛情毀滅人的力量 絕不亞於戰爭」,這句話說的真好。
這部紀錄片透過紀錄一位世紀大媒婆:陳海倫,超乎純配對的作媒方式,讓我看到一群追愛的人們有了新的出口、追求單身的人也覺察另ㄧ面的自己,擁抱婚姻。
並且,就像其中一對夫妻說的,這位陳顧問(陳海倫)的服務,就像是買洗衣機還掛終身保固,婚姻買賣裡,附加免費諮詢。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對話是
陳海倫「你覺得xxx怎麼樣?」
相親男「我…」
陳海倫「那個xxx點名要你,你覺得她怎麼樣?」
相親男「我…唉啊,這樣說不好啦!」
陳海倫「你要說啊!是覺得不夠漂亮嗎?你是外貌協會的喔!就是因為你不說,她就覺得自己這樣很好,所以不知道要進步!」
相親男「我…」頭低低的,好似默認!
陳海倫「我常說,你是想要一看上去很漂亮,可是沒辦法溝通!還是,很多事情都可以聊,能溝通的那種!老婆和女朋友是不一樣的!」
相親男「我…我要考慮一下」
陳海倫「你想想,這個女的喜歡你比較多,表示你可以把她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如果,今天你喜歡對方比較多,你自己就會比較累」
相親男好像有點聽懂「我想一下」
陳海倫「嗯,對,要想一下!對方想要九月二十七號結婚」
相親男眼睛睜大「ㄜ?九月二十七,那我爸…」
陳海倫打斷他「你爸那邊我來解決」
相親男頭低低「我…我要考慮一下」
陳海倫「對,你考慮一下,想好,下星期來見我」
你猜呢?
一週後,這個男的居然答應了!
原來,找老公老婆和找男女朋友真的差很多!
這決定很草率嗎?其實,當雙方的外在條件在相親前都已經仔細檢視過,能跨越長相的鴻溝而答應求婚,反而給我ㄧ種,「認真考慮過,願意面對的踏實感!」
從這幾對夫妻的眼中,我體悟到原來步向婚姻的路上,常常是看似荒誕、無邊際的妥協、及毫無浪漫的組合,但卻無比真實。
在南美,我也遇到不少來「散心」的背包客。
裡面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來自瑞士的Corlinea。又是個令人覺得婚姻原來如此現實的例子。
她在瑞士,遇見一個秘魯籍的高學歷服務生。兩人相戀而相惜,但Corlinea決定嫁給祕魯男卻是因為「想要幫他忙,拿到身分」。
兩個人當時的默契是「不一定能廝守終身」,她冒著全家人反對,毅然決然跟這個男的在一起。我遇見她的時候,便是處在分居狀態,她有喜歡的男友,可是她的祕魯籍先生卻不接受,但是,為了遵守承諾,她必須在結婚後五年內不能離婚,男方才能拿到瑞士籍。
不論如何,我看到一個真實版的「假結婚」。有情人終成眷屬對很多夫妻來說是個鑲著糖衣的空殼,婚姻後面其實隱藏著許多掙扎與妥協,這念頭讓我震驚不已。
對於擁抱婚姻的我,一直在關係管理的路上很努力地經營、充分了解需要完全的承諾及配合...等這些大家口中的「麻煩事」。
這部片裡,儘管只是觸及「婚姻裡無可避免的吵架及外遇」,但這陣子細細咀嚼後,我察覺
婚姻承諾等於「無法回頭」。
在這個速食的時代,我們會因為一趟旅行、一份新工作,讓自己蛻變,誘發自己也不知道的隱性基因而做些所謂「瘋狂事」。所以,當我們被問到「你願意嫁給我,和我走過歡笑、哭泣,並守在我身邊?」的那一刻,
到底要有幾分的把握才能坦然地說出「我願意」?
我頂贊成一兩年前聽過的婚姻新觀念「限期婚姻」。
以七年為單位,夫妻可以在婚姻第七年決定是否要繼續共度一生!在法律的規範下,假若兩人協議不續約,也不會揹負「離婚」的金箍咒。
畢竟,每個人有很多面,伴侶或許可以滿足80%的你,但過了七年,那剩下的20%難免讓人蠢蠢欲動,做出越軌的行徑。如果,大家看透「人性」而接受這個想法,或許這有期限的婚姻會讓你更加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吧!
另ㄧ個體會是「經營的藝術!」。
我ㄧ直自以為是的覺得「對方一旦出軌,我不發一語,收收包袱離開」、「留給對方一些空間」是最理性的相處方式。
但是,看到這部片裡女人們步步鋪陳,「引誘」男人變成你想要的樣子的外交手腕,我只能嘖嘖稱奇,察覺自己的不足。
很多事情,都在方寸之間,我會讓對方變成現在的他,其實自己責任少不了。
但「關係管理」的課,哪個老師教過?
最後,也是慘痛的體會,
過去的我,總是把戀愛與結婚連在一起。
對對方的好,就像對親人,無所不包;
但對對方的要求,恐怕也像對老公般予取予求,讓對方不自覺地有壓力。
好像,我就是沒看透這點,以為每個男人都和我一般對愛如此全心全意,才會傷自己(或許也傷對方)這麼深。
假設不巧,你也落得與我相同下場,得選個出走的地點,走過蠻多國家的我,南美洲是首選。
在南美,幾乎每個hostal都有宿舍(四人、六人、八人、男女混住、只有女性),這表示,有很多單獨背包客(在台灣,你就找不到可以只租一個床位的四人、八人上下舖宿舍)。
在南美,每個國家都有許多志工服務可以參加。從與當地人的互動裡,看到世界的另ㄧ面向。或許,你也會感嘆自己真的不夠堅強,簡直就是無病呻吟!
ㄧ個人背包客多的地方,讓你有許多和其他人同行的機會,有許多和陌生背包客聊天的機會,
也因此,有無數多機會讓自己忘卻家鄉事,轉換心情,走出悲傷。
而南美之大,可以讓人嚎啕大哭,而沒有人看見;
南美的美景、美食,讓你稍微分散注意力;
南美多變的文化,不通的語言,可以讓你離開熟悉的中文、英文環境,有種重生的意志力與希望。
如果,你也在愛情的路上掙扎,心上螞蟻爬,甚至被深深傷害過,或許,你也需要一個far far away,隨處出走,去想想妳要的是愛情,還是婚姻?
或者其實只是一個time out?
那,走趟南美吧!
======================================================
Note:
(推薦這部紀錄片: 尋情歷險記! http://tw.youtube.com/watch?v=eIYzjLl2kRc
第一段: 幽默與令人莞爾的求婚過程
男對女說: 我那時候告訴過你啊,我會跟你在一起,不是相信你啊,是相信陳顧問!
女對男求婚: 你要不要娶我...... 你不娶我就沒有人了
女說: xxx, 我九月三十號要結婚,
男說: 恭喜你啊!,
女說: 可是我缺男主角...我選上你啊!
http://www.flickr.com/photos/ecobourgade/2778024842/
第二段: 婚姻過程中必經的...爭執)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Love,尋情歷險記
Classified as:
一路走來的心情Journal,
回台灣,
南美- 哥倫比亞Colombia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親愛的姊姊
親愛的姊姊:
在哥倫比亞的20天同行,時間過的比我想像中要快的很多很多。
我們一同體會了波哥大的繁華混亂、雷瓦城的恬靜閒適、塔剛加的熱帶風光、卡塔赫納的古典精緻、美德郡的先進小巧,直到最後回到了波哥大,才真的感受到之前掛在嘴邊開玩笑的『再X天就要還錢了啦!』
已經在幾個小時之內就要成真。昨晚下著大雨。提著行李送你上計程車的時刻來的非常突然。在大雨裡、昏暗的燈光下,透過你破碎的鏡片,還是看得到噙著淚的雙眼。
姊姊,雖然你不喜歡我們這樣叫你,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已經習慣這樣稱呼的熟悉感。這一路上的相伴、照顧,吃著疑似台灣口味的料理、聊著天南地北的事。我知道我們感覺好像不太正經(根本是小白痴~不在狀態裡面~),但我真的很珍惜這幾天在地球這一端相伴旅行的緣份!我覺得我們不只是偶然相遇的同行背包客,而已經是在他鄉偶遇的朋友了。
昨晚睡覺的時候,想起了你,覺得我們好像少了一個人。
希望你在中美洲一切安好,旅途順心平安。
----
親愛的兩兄弟,
我好像又被拉回了一起旅行的日子 (尤其第一天到瓜地馬拉, 住的hostel裡面完全沒有會說英文的人...簡直就快瘋了, 又累)
這張照片, 是我對你們兩個的印象好兄弟, 感情好, 笑容, 玩笑, 唱雙簧, 打鬧像兩個gay...哈這些, 讓我心情很難不好起來 謝謝! 我們的緣分絕對超過三個背包客,或他鄉遇故知的朋友, 我相信我們可以是一輩子的好朋友 你們也加油喔, 要多準備幾篇雙簧, 回來台灣要登台表演的喔!
----
親愛的姊姊,
親愛的姊姊,
我們在貴鬆鬆的馬德里,想起南美洲的價格,還真是有點捨不得。
那張照片真的是太白痴了 我們看到同時大笑了起來 真是兩個傻蛋(喔 是痤蛋才對)
我們在飛機上還有複習淑投的淑和我會記住你們,回台灣如果你有榮幸的話再表演給你看好了 XD 期待你的『瘋雲再起~(伸腿雙手抱胸貌,如例圖)』
O -- 哄~雲~在~起~~~~
X
(\_
歐洲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既熟悉又陌生,走在馬德里街頭,其實有幾分還沒離開Buenos Aires的感覺。懷念起阿根廷牛排、智利的Curanto、秘魯烤牛心、生魚切和哥倫比亞的.....大麻(?!),在這裡花幾百塊還只能吃麥當勞,怎是一個坎坷阿~
感覺你在瓜地馬拉的行程還是很精彩,還是充滿冒險。
真好。祝 快速白回來(雖然不太可能)
Classified as:
一路走來的心情Journal,
南美- 哥倫比亞Colombia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Colombia, 超乎想像的美麗
在南美洲,很多國家喜歡用顏色來妝點城市,在智利及阿根廷特別喜歡用粉色,
(左為智利Santiago, 右為阿根廷La Boca)
但整個街道的感覺和智利、阿根廷的現代感不同,哥倫比亞多了一點安地斯的「古」味,(彷彿秘魯古城Cuzco)。
但是,我常常被當地的「文化名聲」誤導這個國家的繁榮程度,想像那些文明古國應該都「很窮」!其實不然,看看這些高樓大廈或區域,比起台北一點都不遜色,差別只在於他們貧富差距太大,貧窮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Bogota有著世界著名的「公車快捷系統」叫做Transmilenio,千禧年完成。
它說穿了是個把捷運概念放在道路上的公車專用道,和捷運一樣有每個專屬的站別、有閘門、賣票口,但在路上跑的是「公車」。這個捷運只有入站時買票,出站不需要再次刷卡,所以統一票價,以便管理,就目前Bogota的規模而言是可以統一票價。
令人值得借鏡的地方是,
a. 這個設計建造時間較短,因為不需要往地底挖,造成長期交通黑暗﹔
b. 每個站以Zone為單位,不像台灣公車,去回都是同一路。這裡的設計是,為了避免坐錯方向搭錯車,從Zone1到Zone T搭的捷運號碼與Zone T到Zone1的號碼不會相同。(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玩玩看 http://www.surumbo.com/)﹔
c. 有兩線道提供公車調度,避免台北公車專用道的缺點(當前面公車有很多人要下車,後面公車被卡住無法動彈)﹔
d. 一個站別設立兩個上車區,讓每部車有足夠空間,停車效率提高
對蕞爾小島的台灣而言,有四線公車專用道稍嫌奢侈,但,Bogota的捷運設計的確在他們可以接受的經濟規模、時間成本裡發揮最大的效率,令人敬佩。
令人值得借鏡的地方是,
a. 這個設計建造時間較短,因為不需要往地底挖,造成長期交通黑暗﹔
b. 每個站以Zone為單位,不像台灣公車,去回都是同一路。這裡的設計是,為了避免坐錯方向搭錯車,從Zone1到Zone T搭的捷運號碼與Zone T到Zone1的號碼不會相同。(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玩玩看 http://www.surumbo.com/)﹔
c. 有兩線道提供公車調度,避免台北公車專用道的缺點(當前面公車有很多人要下車,後面公車被卡住無法動彈)﹔
d. 一個站別設立兩個上車區,讓每部車有足夠空間,停車效率提高
對蕞爾小島的台灣而言,有四線公車專用道稍嫌奢侈,但,Bogota的捷運設計的確在他們可以接受的經濟規模、時間成本裡發揮最大的效率,令人敬佩。
在哥倫比亞,有各式各樣的風情:鄉間小鎮如Villa De Leyva﹔
很像台北的Medellin﹔
透徹見底的Playa Blanca﹔
而哥倫比亞人比想像中更chill out更laid back,這反應在他們對於觀光的經營上。你可以在國家公園的海邊旁睡吊床、搭帳篷﹔幾乎每個小鎮的hostel都如渡假村般地舒適,而一晚只要350元台幣。延伸到旅人,來這裡的人也跟著放鬆。在哥倫比亞期間,我也放鬆腳步,每天晚晚起床、混到半夜,在Medellin甚至聽了一場免費音樂會。一個學了七年的以色列人、一個美國長大的哥倫比亞樂手,白天當ELS老師、晚上拿起他的DJembe及吉他和另一個來自洛杉磯的樂手來個即興演唱加演奏,專業程度絕對比國家演奏廳的節目更加精采。
往北前往熱情的加勒比海城市Cartegena,除了見到更多各色臉孔為其特色之外,在早期,由於富藏寶藏,它就像是Pirates in Caribbean電影裡掠奪的必爭之地。另外因為近海,暴風雨襲擊頻繁,西班亞統治期間為這個城市建了一道防護牆。
西班牙建築、城牆、及加勒比海各式人種成為吸引觀光客的最大魅力。


最後,這個可愛的國家,還有個著名的抽象畫家Fernando Botero,他說他是最哥倫比亞的哥倫比亞畫家,作品致力於讓所有形象「變胖」,擅長情境式的人物肖像,傳遞一種幽默、反覆無常及嘲諷,大概被問到煩了,他對於為何這樣處理作品,他回答說"An artist is attracted to certain kinds of form without knowing why. You adopt a position intuitively; only later do you attempt to rationalize or even justify it."。在這個Parque Berrio旁的Placio Dla Cultura(類似文化中心、比利時建築師設計),也有藝術家大方地開耶穌的玩笑。
最後,這個可愛的國家,還有個著名的抽象畫家Fernando Botero,他說他是最哥倫比亞的哥倫比亞畫家,作品致力於讓所有形象「變胖」,擅長情境式的人物肖像,傳遞一種幽默、反覆無常及嘲諷,大概被問到煩了,他對於為何這樣處理作品,他回答說"An artist is attracted to certain kinds of form without knowing why. You adopt a position intuitively; only later do you attempt to rationalize or even justify it."。在這個Parque Berrio旁的Placio Dla Cultura(類似文化中心、比利時建築師設計),也有藝術家大方地開耶穌的玩笑。
Classified as:
南美- 哥倫比亞Colombia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