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State of mind drives freshness, 多一點新鮮感

一般人聽到某某人要出國去玩,總是帶著「超羨慕」的眼神。我也會!(現在大家看我的眼神還多了一項,叫做「佩服」,哈哈!)


是不是一定要出國,才能夠有新鮮感呢?其實大家都知道,那不過是「State of mind」。台灣還是有許多的角落是我們從來沒踏過的,偶爾會聽朋友說「其實台灣xx地方我也沒去過」、「我也不知道台灣xx地方產xx」。
反之,我身旁不乏一年至少要去一次日本的朋友,她們可以對表參道、合掌村、輕井澤等地方如數家珍,告訴你一定要到某某店、走某某特殊路線,台灣旅遊書裡最不缺乏的就是日本資訊。

今年一月,我開著我的Shwarz(黑龜龜,pronounce asㄍㄨ),後面放台折疊腳踏車。是的,一個人,環島了三個禮拜。
(寫了「新竹篇」、「苗栗篇:真正的台灣人是這樣的」、「台中篇:悠閒唱著歌的城市」、「環島第四站:霧煞煞的埔里」、「環島第五站:台南,默默發著光的城市」、「即將進入尾聲」、「特別推薦:開元寺」、「第七站 台東:不祈不求、默默耕耘屬於自己的美」)

對我來說,那也是種冒險。
去年端午節自己(對,還是一個人,但是我不是怪ㄎㄚ,我當時環島去印度時一直都有男友,只是時間上搭不起來)坐車去南投、去蛇窯、去墾丁衝浪聽了一段辛酸的德國人故事去鹿港,我現在可以告訴各位,在台灣內陸(南投埔里等地)旅行比在國外還困難…因為,妳很難找到一路可以到的公車,而且台灣只有很貴只能開車才能到的民宿,沒有便宜的青年旅館,想要自己煮飯,門都沒有。

重點是,台灣有沒有比國外好玩?除非你追求的是大山大水,比人文,我也覺得臺灣真的很有生命力,很好玩!
今天下午南村落帶著35個人在溫羅汀(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散步了兩個小時,我覺得也很值得紀錄一下,讓沒去的人聞香一下。

我們從羅斯福路的「學流風」出發,韓良露先簡介了一下台北,「溫羅汀所屬的大安區,古名其實是"大灣"」,也就是說從羅斯福路到信義路那段的新生南路古時候是個水灣,只要聽到xx安,古時候大多是「灣」。由於水被認為是水患,因此取其諧音「安」,有安居樂業的意思。在這一區只要是有「水字邊」的路名,如臨沂街,古時候都是水稻。

走進溫州街,我好像也回到超過十年前在這裡鬼混的回憶,不過,從來沒這麼認真看過。我們往北走,快到辛亥路那裡有個小巷子,右轉進去有個小巧的木橋,下面流著所謂的「活水」(蠻微弱的活水)。原來,那就是古時候水稻的水源,亦是供給台北城的瑠公圳支流。雖然這條小水溝不至於醜,卻也不至於吸引觀光客特地前來駐足。但是,今天這條小支流人氣可旺著了ㄌㄟ,小小的木橋,文雅地流著活水,和著一排的柳樹,很浪漫,我想,如果交了男朋友,應該跟他來這裡散散步。

一路上,韓老師沿著溫州街介紹一家又一家在70年代很多具有時代意義的書店。溫州路上的「明目書社」在古時候(哈!)是每個星期四進書,而很多現在已經是黨國或文壇大老的台大人都是搶在門口時間一到,看著那牛皮紙袋打開那一刻「搶書」,心理念著「搶到一本就是比別人多知道一些」,所謂知識就是力量,這些大老還真是實踐地徹底﹔
不過,聽到星期四那一刻,我不禁想起在前公司,每星期四「壹周刊」快遞到公司,秘書高聲一乎,我身邊女同事馬上放下手邊的公事,快走帶小跑地到櫃台拿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常常會無緣無故失蹤),把那個史上最黏的塑膠套封膠打開,大約五分鐘後,大家會爭先恐後地討論起某某女星怎麼這麼胖、那麼醜,她們聊天也是為了實踐「知識就是力量」,只不過這個「知識」是「八卦的知識」,這個「力量」是「繼續加班的力量」,真是可憐的外勞(外商公司的勞工)。

再給大家兩個我今天學到的東西
你知道「為什麼叫做羅斯福路?」,因為,那條路是用剩下的美金(中美基金)蓋起來的馬路,並用以紀念二次大戰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
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原來汀州路上的東南亞戲院及東南亞料理(老師不說我沒發現,似乎是真的,東南亞餐廳還頂多的),是因為 60年代很多東南亞被赤化,僑生無法回到自己國家而在汀州路上蓋很多餐廳,故之。

踏著再熟悉不過的街道,聽著不斷直呼「哇喔」的故事,這不就是「新鮮事」嗎?

雖然頂著偶爾吹來的大風及急驟的大雨,但這趟溫羅汀之旅,讓我的颱風天午後有了個出門的理由,頂不賴的。

Making friends, 隨處都可交朋友

前幾天在一家咖啡店有段奇遇,感覺好像自己又被拉回在旅行的日子。

我和兩個朋友準備買杯咖啡,大聊特聊中南美行(她們只對豔遇有興趣 :(),我們正在猶豫要帶走還是在那裡喝,一位有氣質的年輕媽媽很大方地對我們說「妳們如果要在這邊喝,那我才要在這裡喝!」,我當時頓了一下,想「我們在不在這裡喝,為什麼和你有關係?」原來,她想要和我們聊天。

她是個很大方又健談的姊姊,長期住在紐約,放小朋友去學中文,自己在台北街頭閒逛。聽她說,很多在紐約的學生要不是去她家住過,就是去她家玩過。她過幾天會與輔大校長碰面,輔大校長要回請她在紐約的熱情招待,並且這趟要跟著郝市長回紐約,是個猛ㄎㄚ。簡單來說,她家就是華人駐紐約社交中心。(以前我住波士頓時,也會偶爾跟大家去xx媽媽家。好像,每個地區都會有這樣的角色嗎?)

我想這樣的媽媽在華人圈的確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讓海外遊子有種歸屬感。和他短暫聊天了兩個小時,她就給我十足的自在感。(兩個小時內,她對我們三個女生的身世瞭若指掌,還要我不要太挑,會想想看有沒有合適的對象什麼的。Are we overly easy to be navigated?)

她問「有沒有去玻利維亞?」,原來幾年前她為了幾個台灣學生,還幫忙打電話到駐紐約的大使館,要求加速審理玻利維亞簽證。(有興趣申請玻利維亞簽證的人請注意,她可以幫忙的是在台灣這邊的處理速度加快,在玻利維亞端的作業就無能為力了,看最近申請還是需要透過北京辦事處的情況看起來,就算台灣這邊可以加速審理,恐怕還是得花個三星期)。

不過,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這種「隨時搭訕」的心情,就是在海外當背包客交朋友的方式,沒有道理,只是更open-minded一點,每個人都可以是你的朋友,帶著微笑,對方可以感受到你的善意,在台灣還是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

我過了個很愉快的午後,認識了一個很有趣的朋友,讓生活多一點甜。

Working Visa, 一年工作假期簽證 台日擬互承認

中華民國外交部向日本提議,要求日本台灣互相採行「工作假期制度」,即雙方政府針對十八歲至未滿三十歲,想到日本、台灣邊打工邊讀書、旅行的台日青少年,核發一年有效的「工作假期簽證」,以增進台日民間的交流。
「產經新聞」報導指出,日本已考慮接受台灣外交部的建議,台日目前正透過交流窗口在協商此制度的詳細內容,快的話可望於今年內達成協議。
台日之間沒有邦交,但是日本自○五年起對台灣觀光客開放九○天免簽證措施後,台灣訪日遊客並沒有發生問題而頗受日方的肯定,此制度若得以實現,則可說是免簽優惠制度的延長。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3+112008071800357,00.html

澳洲這套working visa政策已經實用多年,台灣的確應該與台灣觀光客最愛的"日本"開放這樣的策略,大大支持!
這讓想要旅行又沒有旅費的背包客,找到解決之道呢!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Art&Living 南美藝文行

在台北,最享受的事,莫過於可以遵守公司提早下班的「規定」,週五下午四點半,時間一到就往當代美術館或北美館跑。我記得多年前當時追我的男生跟我說,他的朋友問他「are you dating an art school girl?」最瘋狂的時候,一個星期跑三次中正廟。

在南美,一來資訊不發達,二來南美也不是以藝文出名,要看的東西太多,也只能捨「藝文」就「馬丘比丘」。說起來慚愧,去了七個國家,也只在秘魯聽了場音樂會、舞台劇與智利的芭蕾舞。 (右圖: 祕魯 Orquestra Sinfonica de Arequipa de Cercera Orden Franciscarna)

說到智利那場安娜卡列尼娜的芭蕾舞劇,其實參加地很勉強,因為我晚上要趕11:30pm夜車到阿根廷的Mendosa。你有看過背著65升背包、穿著登山鞋、右邊還揹一個祕魯買的大包包,重呼呼地跟一堆穿西裝、套裝的氣質男女在高檔的劇院一起排隊等掛外套的亞洲女生嗎?那就是我。我對closet room的小姐直說「Disculpe! Tengo muchas bolsas」,她們很有氣質地說「esta bien」,當我把袋子交給她們,她們差點拿不住的那一刻,我真是覺得超抱歉(而且我的包包佔了很大的位置)。



不過,請注意,我有精挑細選出席服裝(並兼顧”凡是移動,務必把重的衣服穿在身上”的原則),最後我選了登山鞋(非球鞋)、非牛仔的長褲(而且防水…不過,戲院又不會有人潑水,穿防水的幹嘛?),黑色T-shirt(黑色的比較不明顯啦!喔!還有,我的T-shirt上面可是莫扎特樂譜喔!)加紅色羽毛背心,外面再穿個黑色外套(對啦!是Gore Tex外套裡面那種暖毛衣外套)。

但我必須說,這場芭蕾舞劇超級值得,280元台幣看了三個小時的秀。舞者專業、Al Teatro Municipal de Santiago(聖地牙哥市立劇院)場地壯麗。便宜的280元,還是有點原因,我買的是不指定席,不過還好觀眾不多,我和同行的日本人東換換西換換,想怎麼看就怎麼看,輕鬆地很呢。


(或許你會問,節目進行中怎麼可以拍照,我當時也很猶豫,但是似乎在那裡大家都這麼做,我也就關掉閃光燈,啪啪地跟著拍了起來。)

回到台灣,藝文活動跟著台北的太陽熊熊燃燒著。
七月六日先自己登台,來場在城市舞台的「Les Miserable」合唱發表會、
七月十一日參加「南村落」夏日義大利活動,韓良露親自下廚煮威尼斯菜,邊吃邊聊威尼斯,滿足心靈及口腹之慾(同行的女友詳實記載,看這裡http://mandychiang.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16.html)、
七月十二日傍晚買了超大包的鹽酥雞+可樂,在中山堂廣場,邊嗑邊聽夏日爵士派對、
同一天趕場中正廟,朝拜雲門舞集,看了場「斷章」,紀念創立35周年

台灣這幾年,對文化不孜不倦默默耕耘,終於開花結果。

在捷運站隨時可拿到當月的「文化快遞」、誠品書店每天都有主題演講或活動、兩廳院手冊也越做越厚、就連週一到週五的北美館、當代美術館、光點或長春戲院人都不少。

我想這幾年,中時、中天電視台透過主播在電視大為宣傳主題展覽(如:黃金印象),的確誘發大家對這些藝文活動的興趣,功勞不小。

我最吃驚的是,雲門那場戶外表演根本沒有大做廣告(至少我身邊的朋友都不知道),只在這些免費的快訊上面宣傳,但現場居然爆滿,這真是word-of-mouth的力量ㄚ。

接下來這兩三個月,喜歡散步的人有福了。想要知道自己常活動的區域到底藏了什麼寶?從這個星期六開始,每個周末韓良露/劉克襄/建築系教授帶你到處亂走,挖寶去。你想要知道除了誠品之外,台北還有哪些小而美的獨立書店嗎?想要了解台灣的地下音樂嗎?想要邊吃下酒菜邊聽作家朗誦台北的故事嗎?跟大家推薦2008台北文化護照活動,這裡什麼都有。

藝文讓台北變美了。
或許我們會在台北漫遊時相遇喔!

Note:
1. 南村落 簡介: http://www.southvillage.com.tw/about_0001.html
每週五NT$800 漫活義大利 有吃有聊 http://www.southvillage.com.tw/news_0001.html
2. 文化快遞: http://express.indymedia.tw/
3. 台北文化護照 http://culturepassport.culture.gov.tw/
2008年的文化護照是臺北市文化局和南村落的第一次合作,在空間上,秉持既有的傳統,介紹有代表性的景點,還輔以時間的橫軸,將台北城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域:
「聲東」強調東區的「消費文化」和「時尚文化」
「擊西」則以西區的「娛樂文化」和「前衛文化」
「坐北」展現北區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文化」
「朝南」則是南區的「生活文化」和「邊緣文化」
四大區域各自形成不同的風貌與人文,在今年台北文化護照期間,每個區域都安排了「座談」、「漫步」和「活動」三種形式,介紹台北百年來的風華歲月。
在四大區域之外,我們也希望以「主題旅遊」的方式介紹台北,於是規劃了「六大主題」:台北自然生態地圖、台北茶路地圖、台北劇場地圖、台北獨立書店地圖、台北原民地圖和台北身障地圖。今年台北文化護照,將舉辦38場活動,要告訴所有人38種玩台北的方式。
不管是東區的時尚嬌媚;西區的娛樂前衛;南區的庶民邊緣;還是北區的人文自然,文化護照在暑期兩個半月的旅程裡,各大主題將輪番出現,從盛夏到初秋,從城市漫步、自然漫遊、懷舊座談、舊物義賣、到文化party,多元、豐富的各色活動,歡迎大家一起跟著我們,瘋文化,玩台北。

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

Oculus 斷章: 大圓穹頂的天光

昨天晚上在中正廟,看了雲門的紀念舞碼「斷章」。

穿著厚重冬衣,被層層文明包裹著的舞者圍成圓,望著頭上的希望彩球,道著對愛的渴望。

接著快節奏帶點緊張的卡門熱情開場,她們褪去世俗,裸露的身影把心底深處的恐懼及不安止不住地舞動著、扭曲著。這個社會要我們跟著規範齊步擺動,每個人其實心底深處隱藏著恐懼,努力地跟著大家的期許。

偶著,我們可以跟著大家的節奏,恣意地伴著輕快的voglio verderti danzare舞著。

跟不上腳步時,我茫然失措,Yaacov Shapiro唱著Kinder Jorn讓挫折把情緒打到谷底。即使身旁的好友、愛慕者不斷地想要拉你一把,不氣餒地直回頭看著你,希望你可以往前邁進。但,我就是我,我有我的節奏、我還沒ready to move on、我好面子,不想要被你發現我可以偷偷邁進一步,一旦被發現,我反而倒退三步,離目標更遠。

逐漸,我走出來了,而這個社會也醞釀著些微的變化,群體隨著卡農齊舞,給人溫暖、安定感。人們對每個人需要片刻的喘息也更加包容。

因為,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有his/her moment。

這是雲門裡,少數具敘事性的舞碼,也因此更容易貼近人心。我隨著舞者身體的曲線,心情上下起伏著,偶而哈哈大笑,偶爾那片刻中斷的樂章讓我留下淚來。

現代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詮釋邏輯。我從裡面看到了自己的心情、發掘了我所不知道的自己。昨天在現場的你,看到了什麼呢?

---
舞碼簡介:
《斷章》,拉丁文原義為「眼睛」,是已故旅德天才編舞家,並曾任德國卡薩爾劇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的伍國柱經典舞碼。24歲才學舞的伍國柱,投入舞蹈工作十年即以驚人的才華當上德國卡薩爾劇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正當創作邁向高峰,卻在上任不久發現得了血癌,不幸於36歲病逝台北。作品《斷章》表達出,在層層束縛的生命裡,也可以看到天光,看到希望。德國瓦爾德克日報盛讚「日與夜,陽光,封盒與走過,《斷章》以身體訴說著對愛的渴望」,林懷民也無限感懷的表示「如果國柱沒有走,《斷章》勢必席捲歐洲舞壇。」作品中取材抓癢、傻笑、生氣、無奈等簡單、毫不起眼的尋常動作,卻能如刀刃般劃入人心,勾引出人們心中的孤寂與被愛的渴望,常讓舞者跳得淚流不止,也讓觀眾深受震撼。

官方版的舞碼故事: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eat/archives/2007/03/23/2003353549/print
"The story is based on one person who does not want to accept death but she is seeing her own body — she's in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 she's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she came to be in this crash, this accident," Khan said. "While she tries to replay what happened just before her death, she sees a friend who died. A car hit her — she didn't want to die, it was chosen for her — but she reminisces about her friend who committed suicide by running in front of train in childhood."
"She was running toward death, not knowing she was going to have an accident but her friend was running away from life," he said.
"For me it's a life, a form of therapy to create a piece of work — a way of dealing with what's happening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he sai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death you have to understand lif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life you have to understand death."

短片: http://tw.youtube.com/watch?v=j2IgVWQ6Cy8

曲目: http://www.wretch.cc/blog/cloudgatelin/12013124

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After the trip, 旅程後續曲

6月14日從薩爾瓦多飛往洛杉磯及台北的飛機上,一路上我無法入睡,因為無名的「台灣機制」不斷衝向我。

台灣、我母親的土地,因為我太了解她,我完全可以預期「最真誠的」台灣文化下的關心會聽到什麼問候語,「該去上班了吧!」、「工作找的怎麼樣?」、「應該已經get over with the pain了吧!」。眼神裡面還是會帶著「可憐的孩子,希望他已經好多了!」﹔

其實上面的那些有點惱人的必考題都已經在100天裡面,拋開地差不多了。最深刻的害怕的還是,「我終於要去面對那最後一刻了」,想到得進入那個一起佈置的房子,一點一滴地把所有東西收起來,看著我曾經在那椅子聽音樂、看書的音響室、一起決定的紅牆壁,想到我得一個人在那裡呆上半天才收的完,我的心就不自覺地楸起來。

老朋友在國外主動說要接機,他說「雖然你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到台灣,認識了很多的朋友,可是我知道,你回國那一刻需要的是一個可以依靠的溫暖。本來在外面等你的時候,我想我見到你一定會哭出來。可是,我見到妳時,妳滿臉的笑容,讓我覺得很替妳高興。」我真的很謝謝他,因為,我想要有人在那一刻抱抱我,肯定我。其實我的心裡感動地落淚。

回到台灣,我必須用我一百天來累積的「自己」能量 + 用「最適合自己節奏」的方式生活,與台灣的「世俗」壓力對抗,我已經不能再「沉浸」在「自己想要」的生活裡,這些必考題的確變成FAQ,慢慢地還是在腐蝕我的「自己」能量,和著似乎不太有市場反應的求職節奏,腐蝕劑的侵入程度愈加劇烈。

儘管,我對冷反應有些心理準備(我想的理想工作機會太少太少)。但,今天我感受到人在「喪志」(因為對很多人來說,離職就是工作表現不好,旅行就是逃避現實)的時候,就會被看不起!。

我今天向一位很資深的長輩請益,藉由過去的合作經驗,自以為留給對方相當好的印象(因為過去常接受到他下屬提及這位長輩對我的稱讚),但提及可能的工作機會,他便先說這個工作需要哪些條件、然後說為什麼那個某某沒有那個條件卻可以做。我突然體悟,原來,當與自身利益相關時…他的評價最真實。

我當下其實頂難過的,畢竟還是某種程度的否定。但這一百天來,我想通我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哪裡,所以並沒有讓我困擾太久。畢竟我當時是客戶身分,那些稱讚或許已經包著糖衣。
同時,這段很短的兩個星期,我也見到過去的長官對我全力的支持「I am so happy for you, really! It is not easy but a big win for you to discover yourself more... Experience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life and confirm what you really want now. Not too many people make an effort on this or luckily get a right track.... Good for you. And you have my full support on this.」,她馬上幫我介紹工作,讓我受到很深的肯定。

和不少過去工作伙伴交手過程,我也體悟哪些是真正的友誼?哪些人是真心幫助你?並且也看清楚自己的實質價值。

其實,所有的事件都是中立的,情緒是自己對事件的詮釋。只有自己最知道自己的價值。他人的回饋是一個事件,我們可以參考,然後用更多的準備面對這個負面回饋,讓自己更好。

背包客們,回到台灣,雖然你的心滿滿,充滿自信如我,期望你們也能夠延續那能量,不讓這些台灣現實價值,剝奪了好不容易建立的自我。

背包客,昂首前進吧!

Note:
I will survive....Backpackers, let's chill-out.....
http://tw.youtube.com/watch?v=Xui7x_KF7bY from Youtube: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Lonely Planet, 寂寞星球...中文版來了

回台灣後,還是忍不住在誠品的旅遊區徘徊,除了藉此再次心靈漫遊中南美,這樣翻著旅遊書好像也為下一趟旅行做準備 (即使已經沒錢, 而且短期內也不會出國 )
習慣性地,腦子自動設定成英文模式,準備對Lonely Planet各國英文地名做出反應,結果居然出現.... 「中文字」,我差點叫出來…

這種感覺,好怪好怪。

就好像Beard man把鬍子拿掉,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距離感,「是他沒錯,可是卻害羞地不想承認這是你朝夕相處的同一個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當你拿到一本你超級熟的中文書,卻寫成簡體字,你就是會忍不住地想要找碴,然後邊心裡自我安慰地說「哈!這裡不一樣」。

快速滿足自己那種帶點變態的找麻煩心態之後,接下來便是中文翻譯練習。喔!原來classic route就是經典路線,自我評論地說「嗯!That makes sense.」說真的,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有這麼多情緒….

其實,除了封面裡會介紹創辦人Tony Wheeler的故事之外,其他都和英文版的Lonely Planet一樣。

為什麼台灣的背包客這麼少,而日本背包客卻到處都是? 語言是最大的障礙。日本地大人多,日本人自己出版的Lonely Planet equivalent,讓英文不通的日本人也可以行遍天下。台灣人就沒辦法了。
(If you want to know...有出日本的Lonely Planet嗎? 哈!沒有,因為台灣人最喜歡的日本,資訊已經過度發達了。)

現在,台灣有了繁體版的「寂寞星球」,算是好事一件。

背包客,一種讓人心神嚮往的「職業」,讓台灣人的心變寬、世界變大。
現在,你也可以拿著Lonely Planet,試著在寂寞星球漫遊,與背包客一起探索不同的世界。


Note:
1. 想知道有哪些中文版? Here you go.
http://www.linkingbooks.com.tw/activity/activity169048m.asp
2. 東南亞是Lonely Planet第一個出版品,人稱"Yellow Bible",為了紀念他們辛苦建立的王國,封面從來沒變過